五术书社 玄学五术书籍|国学pdf电子书古籍善本大全

网站首页 / 国学知识 / 命理知识 / 正文

八字盲聋哑(八字盲板图片)

2023-11-26 www.ssmr.cn 命理知识 1 ℃ 0 评论
有关[八字盲聋哑(八字盲板图片)]的相关命理算命知识有哪些?(易大师)整理筛选八字盲聋哑(八字盲板图片)的精彩内容供参考学习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小恶不可轻

禅师说:莫轻小恶,以为无殃。水滴虽微,渐盈大器。

古有俗语: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”

其意与此相似。水滴虽微,渐盈大器,是说一滴滴水珠虽小,但不断滴下去,可以滴满很大的器皿。以此比喻小恶积多,将成大恶。一件件小恶,也许不会马上带来灾殃,但若不改,则终有一天会成为带来大祸的大恶。世人平时多不注意改正小恶,故终将酿成大恶与大祸。许多恶人,都是由小恶开始的,而一般人也不在意小恶的危害,随意去做小恶之事,这些人都不会有大的成功。

远恶近善四法

小恶不可为,小善则不可不为。如何为善,如何不为恶?都须有具体的方法。禅师说:

远恶近善有四法,当急走避之。一,恶友。二,恶众。三,或多语笑。四,或嗔或斗。

禅师所说的法子,很简单,就是遇有此四种情况,你就赶紧跑开去,离开了恶,就等于接近了善。然而四种恶东西,你在平时里也许分不清,这才是更可怕的。

比如,恶友,也许你不认为他是恶友,而是益友,也许这本是一伙恶众,可你还觉得他们是好人,也许你喜欢与人家谈笑,而不认为这是过分的语笑,也许你遇事不平,非要争斗,非要发怒。这些在平常的吉日里,都是经常遇见的,而你则轻易放过去了,所以,人生过去了若干年,你还没有远离恶,没有接近善。怎么才能分清生活中的这些恶,就要看你的心灵中,是否有一把衡量善恶的尺子。

辨别似是而非者

“为人不可不辨者:柔之与弱也,刚之与暴也,俭之与啬也,厚之与昏也,明之与刻也,自重与自大也,自谦与自贱也。似是而非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”

为人的不易,在于对许多似是而非的事,分辨不清,因此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走岔了路,还以为高人一着。可就因这一点点似是而非的差错,最终则酿成失之千里的恶果。无论古今中外,能把这里所说的七件事分辨清楚,并在实践中行之无误者,少之又少,若真能做到者,凡必为高人无疑。

时间的作用

“磨砻砥砺,不见其损,有时而尽。种树蓄养,不见其益,有时而大。积累德行,不知其善,有时而用。弃义背理,不知其恶,有时而亡。学者果熟计而履践之,成大器,播美名,斯念古不易之道也。”

凡事之成,皆须一定时间,刚开始时,效果不明显,人们就以为没有多大作用,不知必须坚持一段时间,功效自见。无论磨刀、种树,还是积累德行,都是如此。同样,干恶事者刚开始时也不会见到危害,但时间长了,就会达到

身败名裂的地步。善人应努力而坚持求善或做事,自会有成。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。

温柔之后的三思

“凡事总须抱温柔和平、退让三思,此八字为宗旨。”

温柔和平,大约要以心怀宽厚为根基。退让三思,则以忍辱谨慎为前提。能以此八字为做事的宗旨,在人世间大概不会受人祸害,而事情也有望成功。

谋与断

“谋在多,断在独。谋之在多,可以观利害之极致。断之在独,可以定丛林之是非也。”

一般人总以为佛教不问世事,显得十分迂腐。实际上,佛家对世事看得很清楚,有不少精妙的经验,值得世人参考。如谓筹谋事情的关键在于广泛听取意见,即所谓的集思广益,这样就可以明白利害关系的最复杂最巧妙之处。但在听了广泛的意见之后,必须做出最后的决断。

而决断的关键则在于独,决断时就不能再让众人参与,只应有主事者一人下决心。由一人做决断,可以确定是非,知道该怎样做才对。一多一独,各有运用之妙,能多能独,才能当好一个领导。所谓的丛林,指禅寺及其僧众。引申而言,凡是世人世事,亦无不如此,均可借用此条经验。

心中的主见

“中无主不立,外不正不行。此语宜终身践之,则圣贤事业备矣。”

做人立身,必须中心有主见。为人处世,必须行为正直。中心无主见,此人则不能立于世上。行为不端,此人必是世上恶人。欲心有主见,志向不移,欲身正行直,问心无愧,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实为终身践行之业。人能终身如此做人处世,可以说已具备了圣贤的素质。

私心与自重

禅师们也非常鄙视私心重的人,而赞赏重视名节的人,他们说:

私心胜者,可以灭公。为己重者,可以利物。

私心胜过公心,他可以干出灭公的坏事。为己重于为人,他可以做出利物的善事。私心重者,不顾公利,故要灭公。为己重者,重视名节,故要利物。私心重,重其私利。为己重,重其名声。故私心重者灭公以利己,为己重者,利物以养名。灭公者,公亦灭他。利物者,人亦利他。

恐惧的作用

恐惧,常人视为人性的缺点,但禅师则从恐惧中看到了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:

“恐惧者,修身之本,事前恐惧则畏,畏则可避祸,事后恐惧则悔,悔可以改过。智者以畏消悔,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。故智者保身,愚者杀身。大哉所谓恐惧也。”

恐惧的作用很大,常人往往认识不清。仔细品味此段,可知恐惧乃人生不可少之事。做事之前有所恐惧,就可以谨慎小心而免过失。事后有所恐惧,就可以痛悔失误而改正过错。所以,聪明人用恐惧消除后悔之事,愚蠢人无所恐惧而不知后悔。

结果,聪明人能保全自身,而愚蠢人则遭杀身之祸。现实中确有不少匹夫逞勇而不知恐惧,不顾后果,害了别人,也害了自己。此类事,还少见吗?

治心的工夫

佛家重在修养心性,因为明心才能见性,只知吃斋念佛,那是OO的信佛,不是禅师的信佛,所以有禅师说:

道在心不在事,法由己不由人。

《法苑竹林》里也说:

夫心者,众病之源,口者臧否之本。如唇口是弓,心虑如弦,音声如箭,长夜空发,徒染身口,特须自省,缄口慎心。

都是把治心的工夫,视为修道的首要任务。

如何修养心性,有一个诀窍,就是要把一些不好的心思,轻轻放下:

人我心,得失心,毁誉心,宠辱心,轻轻放下。

人我心,是指区分别人与自我的心情。得失心,是计较得与失的念头。毁誉心,是指因别人诋毁或称誉而产生的愤怒或喜悦之心。宠辱心,是指因受到恩宠或羞辱而产生的得意或失意心理。

人的不安,全由心的不安引起。人心的纷纷攘攘,最大几项,即此处所说的区别人与我、计较得与失、激于毁于誉、屈于荣与辱。如能借助一种高远的眼光,把这些区别计较之心制住,而后轻轻放下,相信人心中就会安静不少。

正如峨嵋山雷洞坪的楹联所说:

惟有洗心能革面,虽非造极已登峰。

重要的是,既要知道“放下”,又要知道如何“放下”。多读些佛书,或许能明白如何“放下”的玄机。

言与行的关系

人不能不说话,也不能不做事,这就是所谓的言与行。人的一生,大部分时间里,都在说话做事,可有谁想过,如何言?如何行?才算得体,才算有益?佛家中人研究言与行,不是为了与人交际,而是为了人生的价值与安全。请看他们的说法:

可言不可行,不若勿言。可行不可言,不若勿行。发言必虑其所终,立行必稽其所蔽。于是先哲谨于言,择于行,所以发言有类,立行有体,遂能言不及祸,行不招辱。

对照这些说法,我们可以发现,现实中的不少人,都违背了这些教训。比如,可言不可行,不若勿言。实际上,人们不管能否行,都是先说了再说。有时根本不管能不能行,只管说。再如,可行不可言,不若勿行。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多了。

人们从不因为它们不可言而停止这些行动。很多见不得人的事,就这样干出来了。言与行的一致,目的在于“言不集祸,行不招辱”。这种思维,仿佛是中国古代人们的一个重要信条,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,以此判断言与行的可与不可,以此作为君子治身的根本。这样的人生观,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必然产物。

为人七要

禅师研究佛理,不是后世哲学家式的空谈,他们很少讲纯哲学的概念,而只从人生的实际问题出发,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,符合佛理佛性。这本是中国学术与文化的传统,可惜在近现代以来,受到西方学术风气的影响,而被大大地弱化,甚至很少有人再这样治学与治身了。

我们今天回顾古代禅师的话,重新感受到古代学人的传统,如下面一段,就是一个好例。禅师说:

身要严重,意要安定,色要温雅,气要和平,语要简切,心要慈祥,志要果毅,机要缜密。

要做一个品味高超的人,包括方方面面,综合在一起,涉及到人的外表与素质。古人用七要概括了这些方方面面。举止要严肃而庄重,意态要安祥而平定,脸色要温文尔雅,气质要柔和平静,语言要简要切实,心胸要慈祥而善良,志气要果断而坚毅,心机要缜密而周到。能做到这七条,为人处处,差不多可称完满了。

人生二十难

人生世上,虽有欢乐,总显得那么短暂,而苦难,则总显得那么繁多,所以禅师总结出一首《人生二十难》,其言曰:

贫穷布施难,豪贵学道难,弃命必死难,得睹佛经难,生值佛世难,

忍色忍欲难,见好不求难,被辱不嗔难,有势不临难,触事无心难,

广学博究难,除灭我慢难,不轻未学难,心行平等难,不说是非难,

会善知识难,见性学道难,随化度人难,睹境不动难,善解方便难。

值得参考的是《杂宝藏经》里也人生四能之说:

贫穷布施难,豪贵忍辱难,危险持戒难,少壮舍欲难。

人生的过程,就是克服诸难的过程,而之所以能有动力克服诸难,其动力就在于企求短暂的欢乐。从这个角度讲,人生实是一场大悲剧。

人生百病

佛家提倡出世,所以他们观察人生,似乎总是看到其中的苦难与病态,这种态度虽然不尽可取,但世人也可从这些说法里,受到某些有用的启发。如禅师们说:

人生在世,有百种病,不可不知:

喜怒偏执是一病,忘义取利是一病,好色坏德是一病,专心系爱是一病,

憎欲无理是一病,纵贪蔽过是一病,毁人自誉是一病,擅变自可是一病,

轻口喜言是一病,快意逐非是一病,以智轻人是一病,秉权纵横是一病,

非人自是是一病,侮易孤寡是一病,以力胜人是一病,威势自胁是一病,

语欲胜人是一病,贷不念偿是一病,曲人自直是一病,以直伤人是一病,

与恶人交是一病,喜怒自伐是一病,愚人自贤是一病,以功自矜是一病,

诽议名贤是一病,以劳自怨是一病,以虚为实是一病,喜说人过是一病,

以富骄人是一病,以贱讪贵是一病,谗人求媚是一病,以德自显是一病,

以贵轻人是一病,以贫妒富是一病,败人成功是一病,以私乱公是一病,

好自掩饰是一病,危人自安是一病,阴阳嫉妒是一病,激厉旁悖是一病,

多憎少爱是一病,坚执争斗是一病,推负著人是一病,文拒钩剔是一病,

持人长短是一病,假人自信是一病,施人望报是一病,无施责人是一病,

与人追悔是一病,好自怨憎是一病,好杀虫畜是一病,蛊道惑人是一病,

毁訾高才是一病,憎人胜己是一病,毒药鸩饮是一病,心不平等是一病,

以贤攻讦是一病,追念旧恶是一病,不受谏谕是一病,内疏外亲是一病,

投书败人是一病,笑愚痴人是一病,烦苛轻躁是一病,捶槌无礼是一病,

好自作正是一病,多疑少信是一病,笑颠狂人是一病,蹲踞无礼是一病,

丑言恶语是一病,轻慢老少是一病,恶态丑对是一病,了戾自用是一病,

好喜嗜笑是一病,当权自信是一病,诡谪谀谄是一病,嗜德怀诈是一病,

两舌无信是一病,乘酒凶横是一病,骂詈风雨是一病,恶言好杀是一病,

教人堕胎是一病,干预人事是一病,钻穴窥人是一病,不借怀怨是一病,

负债逃走是一病,背向异词是一病,喜抵捍戾是一病,调戏必固是一病,

故迷误人是一病,探巢破卵是一病,惊胎损形是一病,水火败伤是一病,

笑盲聋哑是一病,乱人结婚嫁娶是一病,教人捶挞是一病,教人作恶是一病,

含祸离爱是一病,唱祸道非是一病,见货欲得是一病,强夺人物是一病。

佛教说人百病,当然有他的目的,但我们看此妙文,则当作了解人性的参考资料。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,名曰《人性的弱点》,禅师所说的人生百病,就是他们关于“人性的弱点”的一篇杰作。

四十八等人

佛家中人,对世事看得十分透彻,他们对世人的分析,也颇有深度,以下一段文字,就是一篇名言,题为“四十八等人”,世人听了,不知有何感想?

圣人法天则地,贤人杳冥难测,道人心无滞碍,觉人知其本性,

舍人知无便与,戒人察其罪福,忍人口无过失,进人修无懈怠,

定人心无散乱,智人远于机变,义人推功让德,审人视听不非,

政人公道不私,省人非时不纳,安人心无异动,隐人遁世育德,

恭人礼度不亏,敬人尊上爱下,信人言无反复,谨人不越礼度,

宽人临下不危,深人远见未萌,善人内行不嗔,行人好述善事,

谋人深知远见,忠人事君尽节,让人荐贤任能,俭人节用不费,

孝人奉侍不缺,明人不处暗事,辩人不纳闲词,学人亲近知识,

慈人心无杀害,富人济贫惠物,贵人敬佛重僧,达人不贪五欲,

清人不染俗尘,静人觉意知空,大人心包天地,好人举善荐贤,

愚人不知惭耻,痴人不鉴名贤,顽人不惧公法,恶人常好杀生,

浊人不分明白,俗人贪财恋色,逆人不孝父母,小人不识尊卑。

对人有如此精细的区分,恐怕只有局外人才能做到,然则局内人自可对号入座,你属于哪一种人呢?

禅师的证道歌

禅师手写佛经卷子

玄奘西天取经图



(易大师,专业易学知识学习平台,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文档在线共享下载平台。汇集了国学PDF古籍,中医针灸,易经预测,寻龙点穴,风水知识,八字命理,奇门遁甲,国学pdf电子书大全,视频课程等万种以上宝贵国学资源)


«    2023年11月    »
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
搜索
标签列表